国际能源领域专家汇聚大连探讨“多能互补,融合发展”(新华网2018-08-29)
高度可接触型单原子位点催化剂的精准合成
时间:2021年01月25日 08:56    栏目:科技动态    浏览次数:

       单位点催化剂通常由金属原子中心和有缺陷的载体(例如氧化物、碳材料和沸石)组成。载体的表面结构与催化位点的性质有关,它们的空间结构也极大影响催化过程中的物质传输。金属-有机框架(MOFs)衍生的金属氮位点碳材料(M-Nx-C),由于具有较高的金属载量和均一的配位环境,已成为多种非均相反应的单金属位点催化剂。然而大多数M-Nx位点寄宿于MOFs衍生的碳基微孔内,在许多反应中,只有很少一部分M-Nx位点可以被用作为活性位点。这意味着提升M-N x 位点的可接触性对于单位点催化剂的设计至关重要。

       中国科大吴宇恩教授、武汉理工大学何大平教授等人联合报道了一种负压热解策略,可以在高温下直接将3D MOFs转换为3D石墨烯骨架(GFs),从而使负载的单原子金属位点(Co/Fe/Ni SAs)具有出色的可接触性和稳定性。作者首先通过溶剂法合成了一种双金属ZnCo-MOFs菱形十二面体(图1)。随后将获得的ZnCo-MOFs转移到陶瓷皿中,并密封在刚玉石英管中,保持管中呈一定负压,并将样品迅速升温碳化。在热解过程中,MOFs的内外压差促进了衍生碳层的逐渐撕裂和孔隙率的增加,使得3D MOFs逐步向3D GFs转化。同时,由于Zn节点会被有机连接剂碳化还原而挥发,而被还原后的金属Co由于高沸点会被保留在GFs上。球差电镜和X射线吸收谱均表明,金属Co呈现原子级分散。

IMG_256

图1. Co SAs/3D GF的(a)合成示意图,(b-d)TEM图像,(e)EDS衍射和(f-i)HAADF-STEM图像。

       比表面积测试表明,所形成的3D GFs具有大量的介孔和较大的比表面积,这有利于反应中的物质传输,从而使得Co SAs/3D GFs具有出色的氧还原反应活性(半波电位为0.901 V vs. RHE)。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和密度泛函理论(DFT)计算对形成机制和构效关系进行研究(图2),结果表明负压可以促进碳层的选择性裂解和不稳定原子的蒸发,从而有效诱导金属中心附近产生碳缺陷,降低ORR的过电位。

IMG_257

图2. Co-SAs/3D-GFs的原位TEM图像;(b)含应变的M N4 (M=Co,Zn)示意图以及计算出的MN 4 中M SA的形成能与双轴应变的关系;(c,d)不同压力下Co-SAs/3D-GFs的示意图和相应的HAADF图像;(e)Co-SAs/3D-GFs形成机理图。

       该研究不仅为高度可接触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方法,而且为理解缺陷工程对金属位点的活性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。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,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大周煌博士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杨通博士。吴宇恩和何大平为论文的通讯作者。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基金等经费来源的支持(文、图/中国科大)


依托单位: 共建单位:
 
 

Copyright © 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 版权所有. 辽ICP备05000861号-5  Dalian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Clean Energy, CAS. All Rights Reserved.